《惡人》將一宗看似簡單的兇案轉換為角色的立體演出,越是激動我心裡也越是明白,善惡並無法簡單地一分為二的,沒有絕對的善,亦或絕對之惡。

 

文/博客來幾存

 

通常我們是怎麼認識故事裡的角色的?通常我們是怎麼解讀新聞上的兇案的?

 

「這一天,住在長崎市郊外的青年土木工人,因勒殺住在福岡市內的保險業務員石橋佳乃並涉嫌棄屍,而遭到長崎縣警方逮捕。」

 

 

多數的情況下,我們會從這樣一個陳述事實的句子開始,用有限的資訊拼湊出事發可能的動機、揣想兇手的殘忍、感嘆被害者的犧牲。然而,這些人的人生並不只存在於「他殺了她、她死了」的這個瞬間而已。

 

這正是《惡人》吸引我的地方--作者吉田修一用了許多篇幅細膩地描述角色內心的感受、刻畫他們在案發前和案發後的人生、帶出他們成長過程中的經歷、身邊的家人、同事、朋友們。兒時在渡輪口拋下佑一的母親、後來撫養佑一長大的外婆、佑一過去認識的色情按摩店女郎、佳乃老家開理容院的雙親、佳乃在手機交友網站上所結識的男人、保險公司裡幾位要好的女同事、在夜店認識的有錢公子增尾、增尾的同學,這些理應只是配角的角色,作者不單只是平鋪直敘的描寫,更讓這些角色親自訴說他們的內心感受,透過其他角色旁述回想,進一步的將每個角色立體化;這其中甚至包含了每個人心中不曾向人吐露過的心事、最不想被揭露的一面。

 

故事中段出場的光代,是一位在工作西服量販店的店員,怎麼想也不可能和佑一有交集的她,因為在交友網站上的邂逅、因為一封寂寞而發出的手機簡訊得到了回應和傾聽,他們不僅有了交集,光代甚至成了新聞報導中那名和兇手一起亡命天崖的女子。

 

為什麼佑一要殺了佳乃?為什麼光代願意隨著佑一亡命天涯?這些在閱讀的過程中浮現的問題,始沒有清楚明確的答案……這不是「因為所以」所釀成的殺害;同樣的,這也不是「因為所以」能解釋的愛。故事中的角色跳脫了嫌犯、兇手、被害者的身分,對我們而言,他們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「人」。他們的心緒是複雜的、有各自難解的習題要面對,有不為人知的祕密。

 

讀著佑一那分不清真假的供詞、讀著光代那一字一句說服自己的心中獨白,我感到心酸又無助。《惡人》將一宗看似簡單的兇案轉換為角色的立體演出,越是激動我心裡也越是明白,善惡並無法簡單地一分為二的,沒有絕對的善,亦或絕對之惡。誰是這部小說裡的「惡人」?怎麼樣的行為能被稱作是「惡」?仍是一直到全書的最末,作者留給我們的疑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oshidashuich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